“我……我不行了,情况危急,别管我,你快跟上部队!”这是一位女游击队员为了战友的安危,在生命垂危之际,向战友发出的请求。她就是出生于珠海斗门的女游击队员林若冰。
林若冰1919年出生于斗门马山乡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。由于家境贫穷,早年丧父,从小便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和做农活。1931年,12岁的林若冰人马山小学读书,由于受思想进步教师林科、林俭焘教育的影响,逐步认识到封建礼教习俗是强加在妇女头上的枷锁。1936年,她因穷窘退学。17岁那年,母亲便托媒要把她嫁给一华侨地主作媳妇,她不接受,不愿当封建礼教的牺牲品,经多方努力,仍未能改变母亲的主意,就选择逃婚。经老师林科帮助,林若冰到香港一演员家做家务活,白天工作,晚上到陶行知办的“中华业余学校”学习。在那儿,她认识了林伟明、邝麟飞等同窗挚友,大家志同道合,共同探求真理。与此同时,为了解决生活困难,她一有机会便到大观电影公司当临时演员,结识不少进步人士,思想觉悟不断提高。
1938年8月,林若冰和林伟明从香港回乡参加抗日救亡运动,进八区游击队训练班学习,参加马山乡抗先队,发动妇女参加抗日活动。1939年,她与林伟明合办“珠江小学”,以此为阵地,发动女青年参加战时妇协会(任会长),组织互帮组、救护队,采用办夜校、出墙报、演街头剧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,把马山村的抗日救国运动搞得有声有色,成为斗门地区妇女运动的焦点。许多妇女在她的影响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。
1942年3月,林若冰被党组织选送加入八区抗日游击队,正式成为游击队员。1943年,赴五桂山妇女干部训练学校学习,分配到五桂山白企村小学教书。她利用教师职业作掩护,办夜校,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,并经常利用假日时间监视岐关东路从大环至南荫的交通要道,及时向部队汇报敌伪活动情况。在敌伪“扫荡”游击区时,她机智地组织群众疏散,避免了人民群众遭受日军的无辜杀害。1943年冬,林若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,实现了多年的夙愿。
1944年夏,林若冰跟随五桂山主力部队挺进粤中抗日,在部队政治部宣传队工作,由于工作出色,被派到鹤山县参加建政工作组,在当地,她和群众打成一片,工作积极,深受群众爱戴。
1945年2月,林若冰随指挥部进驻新兴县焦山村。当时国民党军队假抗日真反共,屡屡向粤中抗日部队发动进攻,国民党一五八师的先头部队从三面向焦山袭击,游击队旋即应战。激战过后,游击队分两批撤出焦山。突围时,若冰在坝塘村不幸中弹,身负重伤,肠流体外。卫生员为她包扎时,她见部队已安全突围,忍着剧痛,双手推开卫生员说:“我……我不行了,情况危急,别管我,你快跟上部队!”优秀的女游击队员、党的好女儿林若冰为了战友的安危,为了革命的最后胜利,英勇牺牲了。时芳龄20岁,无愧为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。
SITESERVER_PAGE |